来源:海悦粮油在线
近期,国内中晚稻市场行情保持稳定,市场平均价格依然保持在1547元/吨附近,而南方部分地区已有零星新季中晚稻零星上市,市场价格在1420-1500元/吨,同比偏高40-60元/吨,后期中晚稻上市数量将会不断增加,业内人士对于后市国内中晚稻市场走势格外关注,就此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作以分析:
南方中晚稻产量下降,市场价格获得支撑
今年,我国南方中晚稻产区受干旱、病虫害影响较为严重,产量普遍出现下降,据有关部门预测,预计2006/07年度湖南稻谷产量为2509万吨,较上年下调1.1%;江西稻谷产量1533万吨,下调0.3%;广西稻谷产量1094万吨,下调1.8%;四川稻谷产量为1094万吨,下调33%;安徽稻谷产量为1240万吨,下调1.1%;湖北稻谷产量为1491万吨,下调5.7%。今年南方中晚稻明显减产,将给后市价格走强提供有利支撑。
中晚稻品质出现差异,收购市场将出现分歧
自从南方稻米产区出现大面积干旱、稻飞虱之后,单产大幅降低的同时也导致其内在品质同步下降,目前湖北一些地区通过大量喷洒农药,前期大肆流行的病虫害已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当地加工企业反映,尽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减产10%已成定局,更为关键的是,新稻的加工品质预计将出现明显下降,另外,今年南方部分地区新稻高温现象较明显,据悉,四川地区在遭受持续高温干旱之后,大春作物已比去年提前10天左右进入了收割期,当前川内的泸州、宜宾等地稻谷已上市交易,众所周知,过度使用农药和高温必然对稻米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后期质量较好的收购价格可能稳步上涨,而受灾偏重的稻谷则无人问津,品质分歧将会日趋明显。
天气状况依然不利,增强市场看好心理
目前,距南方新季中晚稻全面上市还有半个月左右,多数农作物正处于乳熟期,但天气情况仍不乐观。据悉,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导致旱情已经蔓延到了江西大部分地区。此外,江苏省农林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水稻褐飞虱防治,据介绍,褐飞虱是一种危害力极强的水稻害虫,防治难度大,2005年就曾给南方各省及该省沿江、苏南的部分地区造成较严重的危害,而9月上旬恰恰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如果防治不及时,将给水稻造成严重损失,重发田块减产超过5成甚至绝收。在前期病虫害和干旱大面积发生、大幅减产预期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任何不利于新稻长势的天气变化均会极大增强市场主体对后市的看好心理。
南方小麦大幅增产,粮库托市收购压力较重
今年南方地区小麦可谓是大幅增产,其中安徽小麦产量为926万吨,增产幅度为17.8%,江苏912万吨,增幅为20%以上,湖北为223万吨,幅度为16.8%,市场供应量庞大,托市任务较重,为了保证粮价稳定和农民增收,当地粮库大量收购了新麦,导致眼下相当一部分粮库仓容紧张,总体来看,湖北秋粮收购压力是最为沉重的,主要在于其是我国中稻产量第一大省,而安徽、江苏则相对偏轻,但整体来看,上述地区粮库秋粮托市收购压力较重,而中晚稻收购又是每年粮食收购的重中之重。
综合分析,虽然目前大部分地区中晚稻米价格走势平稳,但货源紧张已是事实,且今年新稻受灾相当严重,产量下降幅度也偏大,因此,市场主体对其后市较为看好,目前稳定的市场局面,应只是暂时的,待后期新粮逐步上市、市场消费回升后,预计其价格将稳步上扬。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