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06-07-25
国内玉米价格近期持续低迷,不过,在7月22日举办的“2006中国玉米产业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学者普遍看好玉米价格的长期走势。
“玉米市场走弱不是偶然因素所致,而是一种长期趋势的积累,”大连良运集团副总经理冯吉龙解释道。首先,小麦替代作用明显,挤占了玉米市场一定份额。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2007年度小麦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1.06亿吨,一些小麦主产区及玉米主销区如湖北、河南等地小麦价格要大幅度低于玉米。当地饲料企业开始积极入市采购小麦进行替代,部分饲料企业的替代数量超过15%。而且,目前国内小麦在饲料中的替代与以往存在较大的区别,先前饲用小麦多为陈化粮,而眼下新麦的饲用比例显然偏高。目前这个比例下,小麦和玉米完全可以做到等量替代,企业要考虑的只有价格因素。
此外,前期一直备受关注的西王糖业近期表示,有关部门已经批准其进口5万吨美国玉米,这也是近年来中国首次整船进口玉米。从数量上来讲,虽然这是近年来进口规模较大的一次,但5万吨玉米对市场还不能造成太大冲击。此次进口更多的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影响,由于政府对转基因玉米的限制并不如想象中的严格,那么后期来自国际市场的供应可能增加,这对市场来说是个短期利空消息。
不过,与会者普遍认为,国内玉米需求总量进一步增长,总体供求趋于紧平衡,玉米长期走势较看好。国家粮油信心中心市场监测处王晓辉表示,从供应方面看,预计2006年全国玉米产量为1.42亿吨,比2005年增加262.6万吨,增长1.9%,创下历史新高;需求方面,他认为,2006/07年度国内消费具备较大增长空间。其中工业消费增长依然强劲,目前已经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21.5%。预计2006/2007年度全国玉米工业消费量为2950万吨,比2005/2006年度增加350万吨,增幅13.5%。
吉粮集团副总经理姜建华说,自1996/97年度到2004/05年度,我国玉米产量基本在1.15—1.30亿吨水平。相对于产量,国内总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已经由1998/99年度的1.06吨增长到1.25亿吨。9年间国内总消费增长了近2000万吨,且结转库存逐年递减,这主要是中国饲料消费呈刚性增长与工业消费快速增长所致,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更加明显。中国玉米供需已经由过去的供大于求,趋向于供求紧平衡。
然而,冯吉龙表示,玉米价格长期趋势看涨,但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及玉米价格波动幅度大、频率高的特点,未来涨势可能会出现多次反复局面。因此,投资者应把握节奏。王晓辉也提醒,如果2006/2007年度玉米产量继续增长以及出口缩小,工业及饲料消费增长所推动的玉米价格涨势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
[ 关闭窗口 ] |